华为东莞云数据中心位于东莞松山湖东侧,是根据华为云全国“前店后厂”战略建设的华南区基地。其中,T1项目于2019年投入使用,因为采用多项先进节能技术,2021年运行PUE 1.28,与设计PUE相符,达到 “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政策要求PUE 1.30目标。4号楼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项目被称为“华为心脏”,建成后将帮助华为极大提升全球云处理能力,助力城市智慧化发展。
数据中心地址: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东侧
东莞松山湖华为云数据中心园区,一座绿白相间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一期工程。园区遵循华为云“前店后厂”战略,作为面向华南、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数据中心基地,规划占地109亩,设计容纳机柜8000个,机房区域分为多个可独立运行的POD(可独立运行单元)。
华为东莞云数据中心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成熟的预制模块化建设方式,BIM 3D设计+工厂预制+现场装配以及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将同等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从18个月缩减至6个月。
这是当今业界规模最大、交付速度最快的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为云业务快速上线、按需部署提供了坚强后盾,也为“东数西算”工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
华为提供的设备系统与电力系统同样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灵活按需组装。基于AI的制冷调节iCooling技术、端到端能效调优等手段,即使在东莞这样常年高温多雨的地方,松山湖华为云数据中心也能将年均PUE控制在1.3以内,相较于传统制冷方式,年节约电费超过千万元。
华为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由于采用了耐候钢作为基材,防腐蚀性能是普通钢结构材料的5-6倍,再加上经过特殊仿佛喷涂处理,使得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提升至50年,满足作为永久建筑物获得不动产权证书的要求。而传统的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一般在20-25年不等。
新基建、碳中和、数字化等多重因素叠加,加之“东数西算”工程的落实,数据中心将迎来一个全速奔跑却又标准加码的时代,如何“多快好省”地建设数据中心,或许是时候更新数据中心建设的方法论了。
1、数字化技术赋能
传统数据中心因设计之初对风道、气流仿真不充分,加上现场组装施工落后等因素,导致数据中心实际运行PUE远高于设计PUE,东莞云数据中心T1通过数字化设计、仿真和制造,实现PUE设计即所得,所建即所得。
数字化设计: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三维数字孪生技术,自动运行管路碰撞实验,提前识别管线干涉,提升设计质量,减少变更80%。
数字化仿真:基于大数据、云、AI算法,结合多设备工况曲线、全量气候数据库和专家经验,建立压力、温度场、气流场景三维联动仿真算法, 设计PUE准确率提升20%。
数字化制造:通过软件下发精确视频指导生产,使生产与设计完全一致,并通过数字化测试手段,将风道漏风率控制在1%范围内,远优于业界3%平均水平。
2、AI能效优化
数据中心温控系统能耗占总能耗30%以上,华为东莞云数据中心部署iCooling,利用AI技术,实时诊断温控链路各个子系统能耗,结合当前IT负载、室外温度等参数,推断最佳冷却策略,并监督下发,实现从“制冷”向“智冷”转变,降低数据中心整体能耗。
3、绿色建设和材料回收
针对传统数据中心施工阶段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耗水、耗电量大等问题,东莞云数据中心采用预制模块化解决方案,核心模块及系统工厂预制、预调试,通过“乐高”式搭建,促使施工用水和建筑垃圾减少80%,施工碳排放减少90%,整体材料回收率超过85%,真正实现绿色建设和最大化材料回收。
4、高效节能设备
数据中心是耗能大户,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对节能降耗至关重要。在供配电侧,采用华为电力模块,实现一列一路电,端到端效率高达95.5%。在温控侧,通过高效风机、湿膜加湿等硬件,提高温控设备能效。在机房侧,采用智能微模块,实现冷热通道隔离,全面提升换热效率。